小孩子都在玩的「史萊姆」是什麼?大人又要注意什麼?
前幾天有一則新聞,標題很聳動的打上「手指腫到像香腸!竟是小玩具「史萊姆」作祟」
仔細閱讀後大意如下:
現在在小孩的生活圈中,很流行一種很就以前就有的自製玩具,叫做「史萊姆」
史萊姆是一種由硼砂、含PVA(聚氯乙烯)的膠水製作而成,通常也會加入亮粉
這次要討論的主角就是「硼砂」
根據國際化學品協會ICCA的資料(INCHEM, 2008),硼砂的接觸症狀有以下:
1.短暫接觸:若碰到眼睛、皮膚和呼吸道會有刺激感。
2.長期或反覆接觸:可能引起嚴重發炎、過敏徵狀,
有文獻提及在動物實驗測試後對人類生殖系統有毒性影響的風險。
3.食入:包含肚子痛、腹瀉、噁心想吐、頭痛、虛弱、抽搐,
可能對肝、腎和中樞神經系統有影響,有可能會再過一段時間後才發生徵狀
那麼,如果最近有注意到小孩在把玩史萊姆,應該怎麼做呢?嚴厲禁止嗎?
【在這邊綜合兩個考量,給家長們小建議:】
1.心理學存在一個很著名的理論,叫做“逆反心理”,又稱為“禁果效應”。
最著名的例子就是《聖經》中提到亞當與夏娃偷嚐禁果的故事,當我們越是禁止、剝奪某項存在、事件,為了維護自尊,被剝奪的對象就會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。
也就是說若把不好的東西當成禁果一綠禁止,反而會人為地增加對小孩的吸引力。
應該反過來,卻可以把小孩原本不喜歡而又有價值的事,藉由人為地變成禁果,以提高其吸引力。
2.有醫生提出:把玩勿超過一個小時,如發生過敏應立即停止,並視情況判斷是否就醫
所以這項物品的危害程度其實「因人而異甚至不一定有」、「宜在在時間內把玩」、「需要大人在一旁觀察」
禁止會強化小孩的好奇心,更有可能在大人看不到的地方把玩史萊姆,
甚至誤觸眼睛或吞食,這樣的風險更大!
所以建議父母、老師可以透過「知、伴、傳」三者的結合來作機會教育:
知:跟孩子約定時間,一起製作、一起遊玩,讓孩子暸解成份跟危險性。
伴:透過陪伴培養更親近的親子、師生關係,能對孩子的心靈成長有正面的影響。
傳:教導孩子要注意的地方及成分的危險性,藉此讓孩子去告訴他的朋友們,
達到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應
最後不要忘了,結束之後,務必要勤洗手,並補充水分,確實地把髒污成份洗淨,才能讓孩子與家人健康快樂的成長!
參考資料:
1.INCHEM, 2008
2.MBA智庫;https://wiki.mbalib.com/zh-tw/逆反心理
3.民視新聞報導
https://today.line.me/tw/pc/article/GljMOL?utm_source=oa&utm_medium=TODAY&utm_campaign=1908270913&utm_term=1
Read more